1. <tbody id="9ttd7"><pre id="9ttd7"></pre></tbody>
    1. <strike id="9ttd7"></strike>

      1. <button id="9ttd7"><acronym id="9ttd7"><cite id="9ttd7"></cite></acronym></button>

        <s id="9ttd7"><samp id="9ttd7"><listing id="9ttd7"></listing></samp></s><tbody id="9ttd7"><track id="9ttd7"></track></tbody>
      2. <th id="9ttd7"></th>

        既保成本也保产量,看双保险如何为平谷桃农撑起“保护伞”

        2022-12-21 19:47:13 北京商报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农民们靠辛劳实现丰收,过上踏实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需要考虑由谁来为农民托底、兜底。

        桃树种植是平谷区特色产业,也是平谷区农业第一大产业,是该区7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平谷区积极推广的“桃种植保险附加产量损失保险”,为种植户撑起了“保护伞”。

        保险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一直以来,桃树种植都是平谷区的特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推进振兴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桃子的生长成熟期一般在夏天,而这个时候,狂风、暴雨、冰雹和短时强对流天气频现,易造成裂果、坏果和落果,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整体绝收全损,让种植户“望树兴叹”,各种灾害成了广大种植户的“心头之痛”。

        种桃不能靠运气,而要充分用好政策和保险手段,为让种植户不再为天气揪心,平谷区推出了桃种植保险附加产量损失保险,当保险桃的实际产量低于目标产量时,投保的种植农户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获得赔偿。

        刘家店镇胡家店村村民杨青山是桃树种植大户,今年种了25亩桃树,正常年份产量不受损,每亩地可收获约5500斤桃子,若按照地头批发价1.5元/斤计算,一亩地能为他带来8000元左右的收入,这也是他家最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6月12日的那场冰雹灾害让他把辛苦全赔了进去。

        “看着桃子被冰雹砸伤,心里很是不舒服。”杨青山说。

        好在,杨青山之前已经给自家的25亩桃树投保了桃种植保险附加产量损失保险,保险公司赔偿给他87500元,通过保险理赔,让他挽回了不小的损失。

        “这场十几年难得一遇的冰雹持续下了20分钟以上,最大的冰雹有鸡蛋那么大。”峪口镇是平谷区的一个种桃大镇,该镇副镇长杜昂介绍,在6月份的冰雹灾害中,峪口镇全镇受灾面积有770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桃树的前期投入是比较大的,包括植保、肥料等,大概每亩地农户需要直接投入1500元,这样的投入将直接关系到老百姓(603883)能不能过得下去。”杜昂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承保方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北分”)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直接把桃农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据了解,峪口镇受雹灾影响,全镇10个行政村的承保面积6457亩,桃产量平均损失率为47.5%,中华财险北分核定总赔款金额1291.4万元。也就是说,通过保险理赔,为峪口镇种植户挽回了超60%的经济损失。

        “对于广大桃农来说,通过保险投保,最大的好处就是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受灾之后能够获得更多的理赔,有助于桃农尽快恢复生产与生活。”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如是肯定。

        从保成本到保产量,种植户安心扩生产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平谷区大部分大桃种植户就开始通过投保“政策性桃种植保险”来减少损失。

        不过,仅仅保障受损桃的投入成本损失的政策性保险,保障程度偏低。为提高平谷区大桃种植产业的保险保障,减少桃农的损失,促进大桃产业健康发展,2020年初在平谷区政府的牵头主导下,针对桃种植保险保障不足,中华财险北分研发了附加的产量保险,这也是北京市农业保险首次由保成本损失向保产量损失的尝试。

        相较于主险,为弥补主险保障不足的问题,附加险提高了保险金额,每亩增加了4200元保险金额;同时取消主险冻灾、旱灾、病虫害须造成50%以上损失率,才启动赔偿的限制条件;此外,对于不计主险“不同生长期(成本投入进度)损失赔偿系数”的调整,也极大提高了保险的保障程度。

        就在今年6月的冰雹灾害中,附加险的保险理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财险北分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公司经营的5个镇域范围内,附加桃产量损失保险承保4285户次26117.5亩,承保面积占经营镇域桃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今年6月雹灾及后续风灾,导致附加险的受损面积与承保面积基本持平。该公司根据实地测产数据,核定附加险赔款金额合计为1776.19万元。

        中华财险北分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策性桃种植保险附加产量损失保险,显著提高了桃种植产业的保险保障水平。例如峪口镇的农户,若主险、本附加险均参保的情况下,每亩获得赔款为主险赔款1500元+本附加险赔款2000元=3500元。若仅投保主险的农户,每亩获得的赔款只有主险1500元。同时,也更好助力了平谷区整体桃种植产业的稳健发展,提高了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发展桃种植产业的积极性和胆量。

        目前,种植户的投保意愿也越来越高。平谷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张海龙表示,平谷区全区实有大桃种植面积在八九万亩左右,其中,桃种植保险承保面积约为7.9万亩,附加产量损失保险承保面积约为7.8万亩,基本实现了保障全覆盖。中华财险北分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近三年来,附加险在其公司经营的5个镇域内的投保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农户投保积极性非常高。

        张海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对于有需求的农户,桃种植保险及附加产量损失保险已经完全开发投保,区政府不会设定投保指标,只要种植户有意愿,符合投保标准,都能够获得保障。

        “桃种植保险从保成本到保产量其实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李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作物保险仍然以物化成本保险为主,近年来在中央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三大主粮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在主产省、县全面铺开。但是,保障水平更高的产量保险目前普及率还不高,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少数农作物中进行试点。产量保险也是未来农业保险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的发展方向。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尽管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保险大多还处在成本的保障上,难以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对于下一步如何扩大保险覆盖面,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农业保险比较理想的是保产量的同时保价格,使得保险责任从原来自然灾害风险扩大到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双重风险,责任更全面。

        目前,平谷区的政策性桃种植保险和附加产量损失保险,已经被列为支持平谷区主导产业大桃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华财险北分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退林还耕政策、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公司将根据农业产业、风险损失的变化情况,研发小麦、玉米、蔬菜的完全成本保险,更好地助力平谷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责任编辑:刘海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三级黄色网站
              1. <tbody id="9ttd7"><pre id="9ttd7"></pre></tbody>
                1. <strike id="9ttd7"></strike>

                  1. <button id="9ttd7"><acronym id="9ttd7"><cite id="9ttd7"></cite></acronym></button>

                    <s id="9ttd7"><samp id="9ttd7"><listing id="9ttd7"></listing></samp></s><tbody id="9ttd7"><track id="9ttd7"></track></tbody>
                  2. <th id="9ttd7"></th>